建立预定利率动态调整机制正当其时
◎记者 何奎
一场影响人身险业长期发展的改革已拉开大幕。
8月初,监管部门下发通知,将建立预定利率与市场利率挂钩及动态调整机制。未来,人身险预定利率将参考5年期以上贷款市场报价利率(LPR)、5年期定期存款基准利率、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等长期利率,达到触发条件后,及时进行调整。
建立预定利率动态调整机制,业内期盼已久。因为随着市场利率的快速下行,保险公司的资产负债匹配压力增加,面临利差损风险增加,正需要一套动态、及时、有效的机制,促进资产负债的高效联动。
与银行可以主动调整存款利率不同,人身险预定利率上限主要是由监管方规定。从市场利率出现变化、到监管部门调整、再到新老产品切换,预定利率调整具有一定的滞后性,已经不适应当前快速变化的市场。
这一滞后性还体现在保险公司资产负债联动管理上。资产端投资收益紧随市场利率快速下行,而负债端预定利率下调过慢,这就导致销售的刚性成本产品越多,资产端投资压力就越大,行业利差损风险积累。
建立预定利率动态调整机制,将是长期防范利差损风险的“利器”。一方面,可以提升对经济波动和市场利率的敏感性,利率下行时,及时下调预定利率防范利差损风险;利率上行时,及时上调预定利率保持产品竞争力;另一方面,可以引导行业参与者和消费者树立“保险姓保”的理念,更加重视保险保障功能。
近年来,在保险销售圈,增额终身寿险因具有锁定利率的优势,无疑是最火的明星产品。但是,保险走向“存款化”“理财化”,不仅偏离了保险风险保障的本质,而且以增额终身寿险为代表的储蓄型产品具有成本刚性,持续大卖也是利差损风险积累的主要因素。
市场对保险的认知,需要“去存款化”“去理财化”。建立预定利率动态调整机制,有利于引导保险公司建立以产品为核心的资产负债管理,把产品研发聚焦于风险保障功能;有利于引导客户预期,理性审视预定利率调整,重点关注保险的风险保障功能,避免被“炒停售”误导;有利于保险营销员摒弃过度关注“炒停售”带来的短期业绩提升,更加注重提升自身专业素养,为客户提供长期价值陪伴。
拓展阅读
热门文章
- 快讯:美国3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升6个基点至5.05%,为2007年以来最高水平
2023-10-20 04:03 - 企业债职责划转全面落地
2023-10-25 04:05 - 货币宽松的思路变了
2023-11-30 04:04 - 风险定价 | 流动性溢价升至75%分位 - 12月W1(天风宏观林彦)
2023-11-28 04:03 - 城投债迎“提前兑付潮” 投资人发行人博弈再起
2023-12-19 04:04 - 23年10-12月大类资产配置报告(天风宏观林彦)
2023-11-09 04:04
推荐阅读